陜西省教育廳(日期:2020-10-12 12:34:39)近年來,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,講好紅色故事,弘揚愛國主義情懷,堅定廣大師生愛黨愛國的理想信念,打造了“聽黨話、跟黨走”的特色紅色文化品牌,成效顯著。
——學習紅色文化,讓愛黨愛國成為校園主旋律。學院充分利用企業資源,將毛主席像章館列為該院紅色文化學習第一站,新生入校軍訓期間就前往毛主席像章館參觀學習。通過一枚枚小小毛主席像章,為剛入學的新生介紹了黨的發展歷史,形式新穎,學生興趣濃厚;大學一年級起,各院系分別吸收積極分子,積極發展黨員,并開設初級、高級黨課,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黨的知識講解;同時,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,同時借助各類主題班會、主題團日、主題黨日等方式,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,貫穿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細節,融合在校園的每一個元素里,使得“紅色”教育做到落細落小落實、日常經常平常、潤物無聲。
——發展紅色基地,打造紅色文化教育生動的實踐課堂。在做好紅色文化理論學習的同時,學院積極挖掘身邊資源,拓展紅色文化教育基地。像章館里,30余萬枚像章被拼貼成圖畫,形成了湖南韶山、南湖游船、遵義會址、人民大會堂、八達嶺長城、中華世紀壇等歷史時刻,為學生系統、形象的展示黨的歷史。同時,馬克思主義學院還積極發展了咸陽市烈士陵園、禮泉縣烽火村村史館等周邊資源,作為學院紅色教育基地。每年組織優秀黨員前往延安革命圣地、紀念館、展覽館、博物館等參觀學習,讓學生更近一步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,增強使命感和自信心。
——加大紅色宣傳,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育人氛圍。學院新聞中心隸屬校黨委工作部,全院宣傳工作由黨委統一部署。利用網站、校報、新媒體、廣播、校園櫥窗等媒介,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;通過邀請知名專家、學者進校講黨史、講國史,了解紅色文化根基;利用重大節慶日,結合節日內涵加強愛國主義教育,深化愛國主義主題。這些活動都由學生策劃組織開展,成為學生了解紅色文化、踐行紅色文化的重要渠道。
——挖掘“紅色明星”,讓愛黨愛國有“偶像”可崇。紅色文化的踐行主體是中共黨員,學院重點通過學習歷史先烈的故事來展現紅色文化的歷史內涵,鞭策師生牢記黨的初心;通過宣傳校園“明星黨員”事跡,抒發紅色文化的時代精神,鼓勵師生勇擔時代使命。學院每兩年進行一次評比,層層選拔,評選出公認為的“優秀黨員”,利用七一建黨節,對優秀黨員進行表彰宣傳。通過表彰獎勵,激勵廣大師生再接再厲,通過宣傳優秀、典型的“明顯黨員”,樹立標桿,讓師生愛黨愛國有“偶像”可崇拜。
——打造紅色品牌,讓紅色文化成為商院最靚的風景。近些年,學院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。紅色文化建設成為重要的項目之一,經過長期的培育,形成了商院特色紅色文化品牌。主要包括了一個品牌社團(特訓隊),一個品牌節目(《芳華》),兩個品牌培訓班(青馬班、高黨班),一個紅色教育基地(步長毛主席像章館),四個品牌活動(清明節走近先烈祭祀活動,七一紅歌歌詠比賽,十一向國旗敬禮,一二?九主題征文)。其中特訓隊作為學院的品牌社團,負責了學院每年的軍訓工作,實行軍事化管理,成為學院國防教育和社團活動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,使紅色文化品牌,成為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,也是學院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。
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,該院“聽黨話、跟黨走”的紅色文化品牌已經深入人心,紅色基因深植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心間。信息工程學院學生胡少校積極參與家鄉抗災一線,被評為陜西好人。學生袁赟琛路遇暈倒老人,主動送醫,被評為陜西省教育系統“我身邊的好學生”。醫藥學院學生高淑珍十幾年始終如一日,堅持照顧患病的姐姐,被評為“灃西新城道德模范”。學生楊建琨偶遇跳湖小伙,智救小伙,事跡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;在2020年防疫工作中,該院700多名師生積極參與到了自己所在社區、村或者單位的疫情防控的第一線(其中黨員占到300人),2000多人自發在線或者通過黨支部捐款支持防疫工作,全院各個專業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創作疫情防控優秀網絡作品上萬份,涌現出了王文博、李春蓮等優秀人物事跡,彰顯英雄本色。